【元培学院】《园林生态学》“课程思政”教学设计表
分 院 | 建工分院 | 学 科 | 园林 | 课程名称 | 园林生态学 |
授课教师 | 王国夫 | 授课班级 | 园林17/园林18 | 学 分 | 2 |
课程类别 | B.专业基础课 | ||||
教学目标 | 1.培养环保意识:建设美丽家园,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,做好垃圾分类、可降解垃圾利用; 2.培养和谐意识: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人与人之间平等谦让,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,正确处理共同成长和个性化发展的关系; 3.培养生态位意识:做好人生规划,利用好大学四年,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,找准自己发展定位,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; 4.培养团队意思: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,必须团结同学,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工作,正确处理集体荣誉和个人利益的关系; 5.培养发展意思:平衡是短暂的,无论是地球生态系统还是人类社会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中,只有发展才能进化、进步,只有树立发展意识,才能跟上快速前进的车轮。 | ||||
课程育人教育内容 | 一、课程育人教育内容: 1.生态保护意思:地球具有自净作用,是一个循环系统。但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,不能过度开发利用环境资源。作为一名园林人既要合理利用环境资源,也要自觉地保护环境、爱护环境,自觉践行环保理念,积极相应学校号召,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,带好头,做好示范; 2.形成生态型学习环境:生态系统的稳定基于生物的多样性,功能的互补性。生活在班级大家庭中的每一位同学,作用有大小,特长各不同,都要为班级荣誉、班级凝聚力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子,为大学四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,营造一个生态型的学习、生活环境; 3.认真规划大学人生:小草和大树都是地球上的共同体,植物、动物、微生物都是地球的有效组成部分。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个体,有强项,有专长,但也有弱项,有短处,这样异质化的发展才满足了全社会发展的需要,了解自己才能发展自己,尊重别人就是成就自己,必须找准定位,科学发展,扬长避短,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,做出最大的贡献; 4.敬畏自然,共创节约型社会:人类利用和开发地球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,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,水、电、纸张等消耗性资源,要厉行节约,教室学习人走灯灭,日常生活节约用水,提倡绿色出行。要树立尊法守法观念,守住生态保护底线,自觉维护法律威严; 5.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:浙江是“两山”理论的发源地,园林人是“两山”理论的践行者,是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者,更是绿水青山理念的宣传员、播种机,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,为服务三农做准备,为乡村振兴努力学习; 6.关心时势,读懂政策,为国分忧:新时代大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,要志存高远,立志报效祖国,要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,特别是国家发展生态产业的文件精神,在思想上、行动上和党和国家保持一致,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。 二、课程育人的其它教育内容: 1.创新思想的培育。充分挖掘我们我们年轻人的创造性,引导同学们通过创新学习、创新研究来解决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面临的环境问题; 2.创业精神的培育:鼓励积极锻炼,培养实践能力,树立创业兴国思想,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,使我们的天更蓝,水更清。
| ||||
教学方法与举措 | 1案例教学法:举例当前国家解决的一些环境问题(农药残留问题、垃圾分类问题、污染集中排放问题、滥砍滥伐问题、别墅违建问题等一些影响面大的生态案例),以案例讲解引题,指明思考方向,通过正反两方面辨析,结合案例最终的处理结果,让学习深入,让境界提高,增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同,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培养政治定力和理想信念,使大学生们敢于探索,并积极解决实际问题; 2.项目学习法:以实验、项目、课题、竞赛(河小二、乡村振兴大赛、生态创新大赛等)为纽带组成项目学习小组,培养团队分工合作精神,学会个人正确定位,利用集体力量攻坚克难。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,培养同学们成熟的处事方法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思,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发明的能力,提振学生的综合素质,另外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、在学习中凝聚专业素养,养成终生学习能力; 3. 教师示范学习法:行动是最好的老师,教师行动是最好的教育。保护生态环境既要课堂上讲,更要在生活中示范。从小事做起,从教师身边事做起。比如垃圾分类,下课随手关灯,不横穿绿化带等。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领,一点点积累、一点点影响和带动班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这些示范活动中,既同专业学习相结合,又强化了生态环保意思,让同学们心怀美好,树立起满满的正能量。 |
教师签名:
课程育人教学案例随记1
分 院 | 建工分院 | 教研室 | 园林教研室 | |
课程名称 | 园林生态学 | 授课教师 | 王国夫 | |
授课班级 | 园林1801、1802 | 课程属性 | 专业平台课 | |
课程切入点 (第一章) | 生态学与园林人 | |||
德育元素应用 | 1.园林人是生态保护的践行者、宣传员; 2.保护环境,从身边做起; 3.学习“两山”理论,更高层面理解生态保护; | |||
教学内容、 方法及实施过程 | 1.教学内容:“两山”理论的提出,五水共治、全市污染企业整治、小区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,垃圾分类; 2.教学方法:案例法,正反两方面案例比较; 3.实施过程: 课前布置小组学习任务——课内讲解案例,引出话题——师生讨论,分组交流——老师点评、引到思政教育; 4.课后任务:如何做好园林人的垃圾分类(深化、拓展垃圾分类含义); | |||
教学体会、感悟 | 1.教学内容选择很关键,必须结合身边事开展渗透式课程思政教学; 2.课程设计很重要,教学方法要创新,要结合课程教学案例顺势而为,避免灌输式教育; 3.做好顶层设计,心中要有思政主线,按照章节内容先后,系统组织案例、素材; |
随记1配套案例素材
案例一:“两山理论”2005年8月15日提出
2005年8月15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。在座谈会上,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,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,实现了“景美、户富、人和”。习近平听了高兴地说:“我们过去讲,既要绿水青山,又要金山银山。其实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9天后,习近平在浙江日报《之江新语》发表《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》的评论,鲜明提出,如果把“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、生态工业、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,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”。十年后的2015年3月24日,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,通过了《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》,正式把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,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。
案例二:浙江“五水共治”提出
2014年5月27日,浙江省组建成立了浙江省“五水共治”技术服务团,并部署今年全省“五水共治”技术服务工作。
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这五项。浙江是著名水乡,水是生命之源、生产之要、生态之基。五水共治是一举多得的举措,既扩投资又促转型,既优环境更惠民生。
浙江因水而名、因水而兴、因水而美。抓五水,是由客观发展规律、特定发展阶段、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。水是生产之要,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,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,治水就是抓转型;水是生态之基,气净、土净,必然融入于水净,治水就是抓生态;水是生命之源,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、口渴时要喝、灌溉时要用,治水就是抓民生。
案例三:2020年农历年底基本完成袍江区域印染企业集聚退出工作
2018年11月,绍兴市委、市政府下发《绍兴市区印染化工电镀产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》。方案明确,到2020年农历年底,基本完成越城区印染、化工企业关停退出和市区电镀企业整治提升工作;到2022年底,基本完成市区印染、化工企业集聚提升工作,建成柯桥蓝印小镇,上虞化工产业实现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“一园式”集聚发展。
目前,越城区在袍江区域内有40多家印染企业。方案要求,到2020年农历年底,基本完成袍江区域印染企业集聚退出工作。这些印染企业将通过兼并重组、整合集聚、征迁退出及转型发展等方式分类集聚退出。我市优先鼓励袍江印染企业与柯桥区、上虞区印染企业实施兼并重组,实现异地提升发展。袍江印染企业也可选择整合集聚,按柯桥区印染集聚的标准要求,以多家企业整合重组为一家股份制企业的方式,到柯桥滨海工业区或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异地集聚提升发展。
案例四:垃圾分类——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“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”。
为了处理垃圾,建了很多垃圾填埋场,这些填埋场都要占用土地,而且随着垃圾不断增多,填埋场的面积就要增大,占地越多。实行垃圾分类,可以降低土地浪费。
垃圾分为很多类,有的是有害和有毒垃圾,如果垃圾倾倒或者处理不到位,就会造成环境污染,无论是土壤或者水源都会一并污染,影响人类生存环境。实行垃圾分类,可以控制垃圾的污染危害,把有害垃圾分离出来。
现在垃圾很多会直接填埋掉,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,如果把垃圾进行分类,有些垃圾就可以回收使用,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浪费。还可以使资源循环利用,可以造福社会。
垃圾处理量增多,处理设备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垃圾分类处理就可以降低处理成本,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,是一项利国利民的行动,垃圾分类应该从自身做起。
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后,全民就有了一个环境卫生保护意识。每个人就会懂得如何维护环境,减少不必要的浪费,对于文明素质提升也是一种锻炼,可以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实行垃圾分类,可以改善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,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,可以改变生存环境恶化的源头,使生存环境质量提高,以此造福全民。